【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一附院)】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信息 >>文章浏览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来我院为百岁眼科泰斗张效房教授颁发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奖章

日期:2021/7/1 0:00:00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一附院)

  在党的百岁诞辰即将到来之际,630日下午,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一行,在我院副院长孙莹璞、组织处处长王莉的陪同下,来到河医院区门诊楼18楼《眼外伤杂志》编辑部,看望慰问101岁眼科泰斗张效房教授,为他颁发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奖章及证书,并送上慰问金和鲜花,同时也送去了组织的关怀和节日的祝福。

  在编辑部室内,刘炯天校长和张效房教授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刘校长一边和张教授拉家常,一边关切询问他的身体状况,感谢他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希望他保重身体、健康长寿,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刘校长说,我们要向老党员、老同志学习,保持一往无前、奋发进取的精神,传承优良传统,弘扬革命斗志,加倍努力工作,把郑州大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发展好、把群众的事办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刘校长一再叮嘱基层组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老党员更多关心爱护,用心用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老同志能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张效房教授被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于2021626日在河南省召开的“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

  张效房教授作为享誉中外的百岁学者,他精神矍铄;作为年过百岁仍然坚守一线的老党员,他霞映满天。“愿做春蚕,吐丝不已,至死方休,甘当蜡烛,奉献光明,耗尽自身”是他回忆录中的一句话,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他的这种革命精神,时刻感染着周边的人。

  张效房教授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小立志报效祖国。建国前,他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组织学生话剧社巡回演出、宣传抗战。建国后,他积极践行民盟“一切为了社会主义”方针,接连破解一系列医学难题,1979年如愿入党。入党以来,他坚持业务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并重,取得突出学术成就,婉拒国外高薪邀请,决心为祖国奉献一生,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的忠诚。

  从医75年来,他围绕国情特点、国家和社会需要搞科研、抓创新、求突破,有效解决了沙眼致盲问题;设计出安全易行、我国独有的眼内异物摘出法用于临床,有效破解了眼内非磁性异物摘出这个世界难题,被业界称为“张效房法”,实现世界领先;他引进并改良白内障手术技术,确保了农村、山区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该方法施行超千万例,节省医疗费数十亿元。他完成35项发明和创新,被称为“一代宗师”。 作为向我党诞辰100周年献礼项目,他汇聚毕生经验成果、历时3年编撰、204万字的《张效房眼外伤学》于202011月出版。

  张教授身患多种疾病,做过肾癌、脑梗塞等10余次手术,还要和时间赛跑,每天都在门诊、查房和辅导研究生;期颐之年,晚上仍然修改文稿到凌晨。在临床工作75年,他自我要求严格,从未收过红包、从未拿过回扣。不仅如此,还果断地站出来反对不正之风,公开批判眼科医疗虚假广告。他先后捐赠价值10万元的仪器和110万元现金建立“医学学术基金”,用于眼科学术研究。他编撰的《眼内异物定位与摘出》,成为国际上第一部系统探讨眼内异物的专著,实现国际领先;设计的“眼内异物方格定位摘出法”,被公认为我国建国以来对世界眼科学的两大贡献之一。1982年,在国际眼科学术会议上作了题为《三千例眼内异物摘出的体会》的报告,引起极大轰动,美国报纸以《来自中国的经验》为题进行了报道。张教授后担任第一、第二和第三届国际眼外伤学术会议大会主席,有效提高了我国眼科学的国际地位。

  回首百年,壮心不已,张效房教授说:“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党的引导和教育。活着一天,工作一天,服务一天,奉献一天,永远站在为病人服务的第一线,永远站在为眼科事业服务的第一线。”(符臻臻)

上一篇:

机关党总支第一党支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下一篇:

我院开展“学习宣传践行条例、为党旗增光添彩”主题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