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在前进
一、五十七载,风雨兼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骨科,由著名骨科专家许振华教授创建于1952年,并管理骨科直至1987年。并于1986年创建了河南医科大学骨科研究所(现为郑州大学骨科研究所)。1987年康文成教授接任骨科专业组组长,1992年陈凤苞教授、贺长清教授、王义生教授任骨科副主任,由陈凤苞教授主持工作。1995年著名显微外科专家贺长清教授负责显微外科工作。1998年青年骨科专家王义生教授主持骨科工作,并于1999年9月-2002年2月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院骨科研修。2001年青年骨科专家王利民教授任骨科副主任。2002年4月王义生教授任骨科主任,2004年6月任郑州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历任学术带头人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率先进取、良好医德、为人师表,积极培养年轻医师。骨科建设的辉煌成绩是数代骨科专家呕心沥血、共同努力的结果。全科人员团结合作、勤奋敬业、积极科研、学术活跃、开拓创新。经过不懈努力,搞好学术梯队建设,医教研齐头并进,提高学术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跨入了国内骨科界先进行列。目前,骨科已扩大到4个病区220张病床。骨科学术队伍强大,拥有26位骨科医师。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6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后1人,博士18人,硕士7人。另有退休返聘老教授、知名专家5人。骨科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配备护士98名。骨科研究所实验技师2名。为广大病人提供系统、全面、高质量的治疗与康复服务。57年来骨科成长壮大、成绩优异,正在迅猛前进。
二、励精图治,全面发展
多年来,骨科响应医院号召,积极参加医院党委及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积极搞好医院管理年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卫生系统纠风工作,认真学习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全省卫生系统社会服务承诺内容”、“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对违反社会服务承诺行为的处罚规定”、“领导干部的四项纪律八项要求”等文件和规定,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以“八荣八耻”为根本,坚持反贿赂反腐败,拒绝商业贿赂。坚持廉洁行医、诚信为民、以人为本、救死扶伤,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科室纪律严明,紧密团结,爱岗敬业,各项医疗服务及医德医风均得到医院、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骨科主任王义生教授、副主任王利民教授、支部书记李甲振教授等同志,积极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废寝忘食、忘我拼搏,率领全科人员“献身、创新、求实、协作”,以医德医风为指导,以科研学术为基础,以临床医疗为核心,以教书育人为重任,团结友爱、齐心协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努力奋斗,为骨科构建起一个广阔的医教研平台,创建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了骨科专业的团队建设与迅速发展,使骨科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优异成绩。王义生主任号召大家:“我们骨科是医院的一个大科,为了医院的发展壮大,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把骨科这个团队建设成为:如同一支军队,能征善战;如同一个平台,施展才能;如同一所学校,教学相长;如同一个家庭,相濡以沫。”多年来,老资历专家以身作则,时时以科室大局为重,注重科室的整体发展,对年轻医生们关怀备至,倾囊相授。年轻医生尊重前辈,互助友爱,勤奋学习。多年来,医生之间、护士之间、医护之间在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肩进取,大大增强了团队战斗力。
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显示,医术水平越来越高,科学理论越来越深,专业分支也越来越细,骨科强调全面发展、重点突破。2007年1月,骨科正式实行专业分化,科室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每个人都分了研究方向,大家集中起来精耕细作,沿着自己的方向做专做精,专业技能大大提高,各自有自己专能“绝活”,使各专业产能大大增加。科室专业已分为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外科三大块,关节微创、脊柱微创包容其中,同时骨肿瘤、显微外科也与之并举,形成以脊柱、关节、创伤三驾马车为主力,多领域齐头并进的局面。王义生主任主管大骨科全面工作。王利民副主任辅助主任管理大骨科事务,重点主抓临床质量。业务上,王义生主任主抓关节、脊柱骨病专业,王利民副主任主抓创伤及脊柱创伤专业。支部书记李甲振教授主管政治思想工作,并负责骨肿瘤专业。关节、脊柱病区(以关节、脊柱的疾病为主),由许建中教授和夏磊教授具体负责。脊柱、骨盆创伤病区(以脊柱的创伤为主),由王利民教授具体负责。创伤骨科病区(以四肢创伤、显微外科、手外科为主),由吴学建教授具体负责。脊柱微创病区由张春霖教授具体负责。目前,专业分化的优势已经显现出来,各专业涌现出一批独具专能的新专家。
始于1976年率先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至今达3000余例。1984年始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至今施术900余例。1986年率先应用关节镜诊治膝关节疾病,近年来将关节镜技术扩展应用于髋、肩、肘、腕、踝关节疾病的诊治,达3000余例,病例量居省内榜首。
1978年,河南省于我院骨科成立“省儿麻后遗症矫治中心”。许振华教授、左铁臣教授、王义生教授先后担任组长。先后多次承担河南省残联安排下乡扶贫、矫治修复儿童肢体残疾的工作,成绩卓著。2005年王义生教授、吴学建教授分别被评为河南省助残先进个人,2006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残联评为“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2001-2005年)”。
1980年省内率先开展颈椎前路手术,1990年开展颈椎后路手术,1984年省内率先开展脊柱侧弯矫正术,1991年首创“棘突椎板融合椎管扩大成型术”,并研制”新型环锯”用于脊柱手术,1990年获国家发明专利。至今实施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颈椎骨折、颈椎肿瘤等伤病达10000余例,居国内前3名先进行列。开创新术式“改良中野术式”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2000余例,“经胸骨入路手术治疗颈胸段脊髓压迫症”200余例。近年来开展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应用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4000余例,均取得优良效果。
1984年在省内率先开展显微外科技术,先后举办了10余期显微外科技术培训班,共治疗断指、肢800余例,一例10指离断再植成功,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周围神经损伤达3000余例,效果优良。
1988年首创“双支撑柱骨柱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优良率达96.3%。近年来,又开创新术式“血供骨柱加钛网治疗股骨头坏死”、“骨髓干细胞加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效果优良。至今诊治股骨头坏死已超万例。我院骨科防治酒精性骨坏死已享誉国内外。
骨科建立57年来,历任学术带头人不懈努力,尽全力建设专业梯队,提高学术水平。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省内领先、成绩辉煌。临床工作逐步开展了复杂、高难度手术治疗高危性脊髓型颈椎病、脊椎爆裂骨折、脊髓损伤、环枢关节脱位高位四肢瘫、脊椎肿瘤、椎体滑脱、脊柱侧弯、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严重手外伤、四肢复杂多段骨折等高水平技术,治疗了大批骨科伤病患者。大量临床研究成绩卓著,开创了许多新术式,如:双支撑骨柱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改良中野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经胸骨入路手术治疗颈胸段脊髓压迫症,发明新型环锯经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与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路微创手术机器人前期研究临床应用,椎体成形术与新型材料充填治疗脊椎压缩骨折,等。主办、承办国际、全国、全省级学术会议30余次,举办骨科专业学习班30余次,邀请国际和国内知名专家讲学200余人次,在国际学术讲坛讲演20余人次。赴国内学术大会讲座60余人次。大大扩大了本科在国内和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7年11月8日-11日,中华医学会第九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国际COA学术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胜利召开,河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院骨科主任王义生教授担任COA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欧盟等20多个国家的骨科专家、学者、商贾8000余人共聚盛会,获得圆满成功。提高了河南骨科界和我院骨科在全国乃至国际的影响力。同时,王义生教授荣任中华骨科学会常务委员,开创了河南省骨科界的先河。我院骨科已稳步进入了全国骨科学界的先进行列。
骨科早于1979年批准为硕士点,1980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03年批准为博士点与博士学位授权。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8名,博士研究生3-5名。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博士研究生14人。骨科每年对我校临床专业、护理专业及成教学院等各类学生共授课时约200学时,带教见习、实习生150名、进修生20名。授课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安排,圆满完成了学校、医院的各项教学任务。受到学校、医院教务主管部门及学生的普遍好评。
五十七年来,骨科积极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如:骨内高压症的发病机理与临床研究,骨坏死发病机理与防治研究,葛根素防治酒精性骨坏死的研究,SiRNA阻断PPARγ基因表达预防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TGF-ß1、BMP-2双基因联合修饰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与临床修复,颈椎病发病机理研究,颈椎椎间融合支架的研制和实验研究,甲强龙与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研制,骨肿瘤基因表达研究,软骨修复、骨折愈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以骨坏死研究为例,1979~1982年,国内首创“骨内压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填补国内、国际空白。该研究于1983年获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证书号:82-4),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证书号:82-045-1)。并发布于《公报》1984年9期56页,国家成果登记号:82(A)821507。1987年由国家科委载于《中国科技成果大全》第2期第9页,序号:2-18,标定为:国际水平。此后,将此成果应用于临床治疗跟痛症与跟骨内高压症、股骨头坏死、髌骨内高压症、骨性关节炎。这与国际骨科专家Ficta(法国)、Gwo-Jaw Wang、Hungerford(美国)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992年制作出鸡激素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1995~1996年研究发现降脂药藻酸双酯钠能够预防激素性骨坏死。1995~1996年成功制作出家兔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首次在国内外证明慢性酒精中毒是股骨头坏死的一个确定病因。1997年7月4日《健康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1996~1999年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现激素能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揭示了激素性骨坏死的新的发病机理。1999~2005年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现,酒精可诱导骨髓基质细胞、骨髓多能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增高422(aP2) 脂肪细胞特异性基因和PPARγ基因表达的表达,同时降低成骨细胞Ⅰ型胶原基因、骨钙素基因的表达,减少成骨分化。提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与酒精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成脂有关。这些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酒精性骨坏死的新的发病机理,填补国内外空白。2008年成功制作出致敏条件下鸡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明显缩短造模周期,并显著提高造模的成功率。填补国内外空白。
我院骨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联合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省级重点科研课题40余项,厅级重点科研课题50余项,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部级成果2项,省级成果30项,厅级成果70项,市级成果4项。其中6项研究项目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发表论文2000余篇,SCI收录论文50余篇,荣获国内、国际优秀论文奖30余篇。著书48部(主编10部,副主编16部)。2004年教育厅批准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三、展望未来,奋勇向前,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黄河奔腾,中原崛起。现在,骨科正在朝气蓬勃地迅速发展,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已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多年来居省内领先地位,并进入了国内骨科界先进行列。骨科将更加努力奋斗,不断进取,勇攀高峰,再创辉煌。跻身全国,走向世界。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4月11日
星期五
4月12日
星期六
4月13日
星期日
4月14日
星期一
4月11日
星期五
4月12日
星期六
4月15日
星期二
4月16日
星期三
4月17日
星期四
4月11日
星期五
4月12日
星期六
4月15日
星期二
4月16日
星期三
4月17日
星期四
4月11日
星期五
4月12日
星期六
4月13日
星期日
4月14日
星期一